疫情下,职校生就业还好吗?
来源:工人日报 发布日期:2020-06-13 点击量:
受疫情影响,高职院校毕业季的节奏被打乱,春季招聘也被搬到了线上。不同于普通高校毕业生,职校生就业更要靠实操能力的展示,“云招聘”其效果自然不如见见面。
面对招聘方式的改变,不少职校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提供服务。记者采访发现,那些学科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结合紧密,长期以来与诸多用工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学校,学生就业情况稳定。
等待入职通知是令人煎熬的,但在成都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职校毕业生侯岑骆只能耐心等待,就业意向只有这一家。
受疫情影响,高职院校毕业季的节奏被打乱。已经签下的就业协议、定好的上班日期变得不那么确定,原本寄予厚望的春招搬到了线上,空中双选会、网络招聘会升级了已然严峻的就业形势。这一切不仅仅发生在职校毕业生身上,处在招聘就业关口的校企双方,都倍感压力。他们正在经历什么?稳就业大战如何推进?带着这些问题,《工人日报》记者进行了走访。
“云招聘”不如见见面
“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或者来公司参观实习,导致一部分同学处于观望状态,签约率和往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。”中建五局三公司四川分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称,疫情发生以来,他们快速加强校企、企企合作,运用新工具拓宽招聘渠道加大招聘宣传,已与近30所高校开展空中宣讲会,在智联招聘、58同城等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平台投送岗位近100个,目前达成的签约意向岗位接近半数,但仍有空缺需要补充,“‘云见面’、‘云洽谈’很难达到真正面对面的效果,相互之间交流的真实感差了很多。”
“不止一家企业咨询我们何时才能开展面对面的校园双选会。”四川攀枝花技师学院党委书记、院长何晓兵告诉记者,由于该校学生涉及的专业对实操性要求较高,用工企业仍希望能与学生见见面。基于学生和企业双方的诉求,学校将原定在2月下旬举行的校园双选会延期至五六月份。
疫情影响下,面对招聘方式的改变,企业和毕业生都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变化。
“每天在家里接受线上培训,正式上班时间还未定。”侯岑骆告诉记者,去年秋招时,他成功入职一家公司,并且已经签订三方协议,约定2月20日正式上班。进入轮岗实习阶段,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,春节后他多次询问公司人事关于上岗事宜,得到的答复都是“等待通知”。眼下,他感到和公司唯一的关联就是每天一小时的线上培训,和群里不定时推送的企业动态,“内心还是很着急,在家里时间长了慌得很。”侯岑骆希望一切能够尽快回到正轨。
因为是学生助理,侯岑骆最近协助辅导员做了很多数据统计工作。他告诉记者,近几年物流专业就业形势向好,他所在年级总计178名学生,目前已有70%签订三方协议。尽管该校与一些企业保持着稳定的就业合作,但疫情下,有的缩减了招工人数,有的提高了用人门槛,想求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岗位并不容易。
“职业院校大部分专业实操性强,仅仅通过网上招聘,学生很难展示自己的职业技能,企业对学生的认识也有限。双方都期待能见见面。”一位职校老师对记者讲道。
上下协同增强就业“免疫力”
“可以说是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提供服务。”记者了解到,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今年总计有5200余名应届毕业生。为了做好就业工作,该院一方面组织毕业生参加全国高校24小时365天的网络联合招聘,同时主动和原本建有的(企业)人才信息库1000余家企业进行联系,精细梳理岗位需求,结合专业实际分类建立学生群,每天一次企业网络宣讲,每群配备一名老师观察动态,及时沟通协调相关问题。
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扶持,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职校毕业生创造着宽松的就业环境。
“这些政策为我们增强了就业的‘免疫力’。”四川攀枝花技师学院何晓兵告诉记者,受疫情影响,长期合作的一些企业因订单量缩减,用工信息并不乐观,但在政策支撑下,目前该校已有600余名学生选择了高职和本科学历晋升。
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也与西南石油大学、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,鼓励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。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“特岗计划”“大学生村官”“三支一扶”“西部计划”,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。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,加强创业平台建设,鼓励和支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。
扎实的校企合作根基换来“好就业”
记者了解到,截至目前,四川科技职业学院通过推行产教融合办学模式,与慧科、世纪鼎利、完美世界等多家上市公司共建特色二级学院,与阿里巴巴、京东、百度等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深度校企合作,依托这些上市公司对大量人才的需求,该校已成功实现毕业生就业2000余人。
何晓兵也感到,虽然今年总体就业形势艰难,但该校今年毕业生仅300余人,依托该校技能教育的品牌优势,总量小、好消化,完成预期就业目标仍乐观可期,“学习餐饮、汽修等专业的学生,在家乡就近就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”。
“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一定会对就业产生影响,但职校生有着天然的利好优势。”成都工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岳德坤介绍,此次疫情中,由于该校学科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紧密结合,长期以来与诸多用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除极个别专业就业进展缓慢外,大多数学生就业去向稳定。在他看来,中高职学校有着更加牢固扎实的校企合作根基,在我国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智造大国”转型、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加入的背景下,即便是短期受疫情所扰,仍应对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信心。
“百份石沉大海的简历,终于换来了今天的尘埃落定。”孙佳是成都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职校毕业生,疫情发生后,她每天坚持参加学校推荐的线上招聘会,不断根据企业需求完善简历,尽管初期不适应云面试的形式,但依然正装赴会,终于在几天前成功签下了一家专业对口的企业。
“机会随时都有,重要的是自己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。”孙佳说,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执着,她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那缕暖阳。
- 上一篇:暂无上一篇
- 下一篇:疫情下 留学or不留学